小鹿系列竞价软件覆盖百度、360、搜狗、神马四大搜索平台,采用独创的竞价算法,智能精准出价,一键批量查排名,根据关键词位置实时调整出价,降低出价虚高,稳定排名,节省企业预算。
小鹿竞价软件专题介绍:https://www.xiaolutg.com/bidding/fengchao?ref=menu
Sand Hill路,座落于美国硅谷,是风险投资家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与活跃于硅谷的众多风险投资商不同,美商中经合集团(WI Harper Group)的投资却跨越了太平洋两岸,从硅谷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尤其是中国大陆。这种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企业生长所需资源的思路和做法,使得中经合集团在风险投资这个高度竞争的领域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并成为亚洲业绩排名第一的风险投资公司。而这个公司的掌舵人,就是被众多风险投资家尊为华裔风险投资元老和巨擘的Peter Liu。
起步华登
Peter Liu的风险投资生涯始于1983年,其时,他与合作者在台湾建立起了台湾最早的风险投资机构--台湾国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1985年,在有"台湾科技之父"之称的李国鼎邀请下,Peter Liu与另一位硅谷华裔名人、马来西亚华侨陈立武合作,共创华登国际(亚洲)(Walden International, Asia)。然而,华登集团总部在这支风险投资基金里却没有投资一分钱,最后,Peter Liu很艰苦地从台湾本地募集到两亿元台币才建立起这支基金。
1989年,Peter Liu又组建了以风险投资咨询、管理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中经合集团,并在旧金山、台北、香港和北京等地都设立了办事处。随着华登集团在亚洲地区投资业务的快速扩张,Peter Liu对中国大陆地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然而,到1995年时,Peter Liu却恰恰因为这一点而与华登集团的美国合作伙伴产生了严重的观念分歧:当时,除Peter Liu外,其他投资者都不看好中国大陆,而主张将资本投向美国和欧洲,这样,Peter Liu只好离开华登集团,并以中经合集团为基础,重新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事业。
胜过印钞机
从1995年离开华登集团到目前为止,Peter Liu及其中经和集团先后募集、管理了两支基金:一是1996年4月由中经和创办的规模为3500万美元的INC(International Network Capital)基金,一是1998年10月14日筹组的规模为7000万美元的北京高科技发展基金。INC的股东主要是台湾的一些著名IT企业,包括Acer、GVC、D-Link以及美国安泰人寿等非IT企业,其内部回报率为90%;北京高科技发展基金注册于开曼群岛,其股东主要是北京控股、新鸿基地产、清华大学企业集团等。最近,Peter Liu正在准备募集他的第三支基金:数字媒体基金。
在其近17年的风险投资历程中,Peter Liu在太平洋两岸的200多家高科技风险投资个案中都扮演过重要角色。他在利用风险投资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业绩和丰富经验也使得他得以入选海外杰出华人组织"百人会",并荣膺亚太经合组织(APEC)筹委会委员。
在Peter Liu的众多投资案中,Creative、Commerce One、Fantastic、Intraware等都是极为成功的案例。1992年,Peter Liu对其初始投资只有170万美元的新加坡公司Creative,作为第一家非美国本土科技公司在美上市后,市值达到17亿美元,投资增值达200多倍,使得Peter Liu与华登投资公司一炮打响,同时也成为日后许多非美国本土公司寻求增值发展的最佳模仿对象。"当时,Creative在新加坡资本市场上市,只值4000万美元,"Peter Liu说,"结果转到Nasdaq之后,却卖到了17亿美元,并在整个资本市场上造成了一个轰动,进而创造出了一个所谓新加坡模式,这某种意义上也正说明了美国Nasdaq资本市场在高科技企业筹资方面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97年10月Peter Liu投资1800万美元于其中的Commerce One,在1999年7月1日Nasdaq上市之后(代码CMRC),目前市值已达200亿美元,投资增值则高达100倍。其它像Fantastic、Intraware也分别有46倍和26倍的获利回报,"仅这三家案例的回收就已经是原来3500万美元基金规模的5倍之多。"Peter Liu不无兴奋地说道。
<>飞行教练
Peter Liu的成功,究其深处,还在于他个人作为一名职业风险投资人对商业机会的灵敏嗅觉和及时把握。在1995年Peter Liu与华登集团分手时,他就已经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前景深信不疑,并形成了他个人的整体跨太平洋投资并在全球范围内重组资源的模式。而那时还并没有几个人真正地相信中国大陆是有前景的投资区域。"刚离开华登时,心情确实很不好,很想休息一段时间,"Peter Liu说道,"但是刚刚休息了两个星期,就又被人拉了出来。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正好有一次机会遇到了孙正义,交流过后,我们俩基本上达成了一个默契,即他投资到英文-日文的互联网领域,而我则投资到英文-中文的互联网领域。"
在1997年时,只有极少数的几支风险投资基金能够同时在美国和亚洲投资,这当中包括汉鼎亚太公司(Hambrecht & Quist Asia Pasific Ltd.)、华登国际投资集团(Walde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Group)以及高盛亚洲(the Principal Investment Area at Goldman Sachs Asia)等,而Peter Liu的中经合集团则是这些相竞争的风险基金中的佼佼者。
整日在旧金山、台北、香港和北京间往复飞行的Peter Liu,目前已经以这些城市为基础组建了一个跨越太平洋的投资业务网络,"做风险投资这行,当地的关系很重要,这点在中国尤为明显,"Peter Liu说道,"我的主导原则是尽量投资于那些其业务基础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同时积极发展全球性的策略伙伴联盟,这样做使得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目前中经合集团,已经投资了一大批主体业务在国内的风险投资项目,其中著名的包括信威电讯(CWILL)、美通电讯(GWCOM)、诺方信业(NETFRONT)和亚美资讯(TELEWEB)等。
对于风险投资,Peter Liu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我个人感觉创投公司应该扮演的是教练的角色,而被投资对象则是正在比赛的球员,"Peter Liu说道,"中经合集团的目的就在于摆脱单纯投资者的角色,而扮演成为一个更积极的技术推进者;因为风险投资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追逐新的投资个案,而是要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引进新的投资机会,让本地化的工业能够升级和茁壮。"
□ Peter Liu(中文名为刘宇环):1948年出生于北京,1974年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莱商学院,获硕士学位;曾是Chester International的合伙人,Marsquare International的总经理,台湾最早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创办人及负责人,华登国际投资集团(WIIG)的合伙创办人及执行董事。并于1989年创办美商中经合集团(WI Harper Group),任董事长至今。
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干货资讯